竞技宝:灰熊雷霆蓝火先河大鹰队即将蜕变
at 3周前 ca 意甲 pv 8 by admin
投稿人「陈翔」: 1582年是明朝和日本的关键一年,中国和日本爱恨交织的历史在这一年纷纷埋下了伏笔,结合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特作本文。
···
黄仁宇先生有一本著作名叫《万历十五年》,该书以对1587年的明朝历史事件的论述来阐明“历史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来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其间因果关系,恰为历史的重点”这一深富内涵的观点。简而言之,一些历史事件会产生诸如“蝴蝶效应”般的效果并引发其对历史大格局的全面改变。黄仁宇先生认为1587年是明朝的重要历史节点,对明朝之后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而不可逆转的改变。本文遵循黄仁宇先生的这一观点,但将时间节点提前至1582年,来试论述这一年在中国及其近邻日本所发生的一些人或事件的变化,对之后中国和日本的历史宿命产生的重大影响。
1582年,明朝万历十年。万历皇帝,名叫朱翊钧,庙号明神宗,是中国历史上极为奇特的一位君主,他在位48年,是有明一代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对他的历史功过,史书的评价,着重在一个“懒”字。而基于对万历皇帝“懒”的评价,从而解释他长达三十年的”怠政“行为,得出一重要结论这便是导致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以至于《明史-神宗本纪》对万历皇帝的一大评价便是“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万历皇帝并不是明朝的末代皇帝,但他的所作所为按照明史的说法,似乎要为“崇祯失国,明朝灭亡”承担直接的历史责任。那么问题就来了,这样一位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怎么会因为“懒”而把堂堂的大明帝国给弄没了呢?关于万历皇帝犯懒,导致万历怠政三十年从而直接或间接导致明亡的各种说法几乎已成为了历史的定论,本文也无意为万历皇帝犯懒做某种程度的辩护。但我们可以来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他是何时开始犯懒的?或者说他犯懒的原因最早出现在哪里?因此恰恰是在1582年,似乎对这个问题的解释透露了一丝端倪。
1582年7月9日(明万历十年六月二十日),明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代政治家、改革家、大明首辅张居正寿终正寝。要知道,这张居正,张阁老可不是一个凡人,自明朝隆庆年间开始的“隆万大改革”就是这位首辅大人一手策划实施的。而该场改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将当时日薄西山的明朝的政治、经济形势进行了一个彻底的变革,是一场令明朝实现“中兴”的所谓的重大改革运动,史称“张居正变法”。张居正作为这次变法运动的总设计师,其历史功绩不容置疑。张居正的另一个身份,便是万历皇帝的“帝师”。张居正主持变法时期,万历皇帝尚处年幼,他在教育学习,以及治国理政上几乎事事听从张居正的所有安排和悉心教导,打心底的信赖和依靠这位“张先生”,并勉励自己成为一个如“张先生”所期望成为的有为帝王。
然而,在张居正死后不久,万历皇帝却对这位恩师兼股肱之臣的态度发生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变化。张居正尸骨未寒,万历皇帝便发起了一场清算自己恩师的反攻倒算运动。张居正生前及死时所享受的一切荣宠和功劳,在雷霆之间,都被这位刚刚进入青春期不久的万历皇帝无情的一并收回及全面否定。整个华夏大地,一夜之间,这位张阁老便从“治国功臣“变成了“祸国奸佞”。而由张居正主导的变法事宜也在此后不久便逐渐被万历皇帝给废弃了。尽管张居正变法取得了重大成绩,但基于万历皇帝对张居正态度的变化,使得明朝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戛然而止,也让明朝原本得以重振的国势又逐步荒驰下去。
也正是伴随着张居正之死及万历皇帝积极地在朝野之中对其进行政治清算活动,使得万历皇帝彻底否定张居正,甚至因否定张居正而逐渐放弃那些由张居正主导实施的而卓有成效的改革措施。万历皇帝从一个张居正要求之下事事以“贤君圣主”为榜样的三好学生,一步一步堕落成“不朝、不郊、不庙”长期怠政,任性胡为的坏孩子。这一年,是1582年,万历皇帝以一种近乎“觉醒”的姿态,全面、强势、毫无保留地清除掉所有横亘在他内心深处的由张居正安排好了的带有“强迫性的灌输给自己的所有好榜样和绝对高信仰”,他毫无束缚的彻底释放出自己的任性,并且终身不悔的固守着这份任性将自己、将大明王朝以及华夏神州带进了那段吊诡的历史不归路中去。
同样的,在1582年的大明王朝的东邻日本,也死了一个人。这人叫织田信长,绰号“第六天魔王”,是一个号称“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日本战国大名(诸侯)。这人在日本历史上极具分量,是“日本战国三杰”之一,是将日本从长达百年多的战国乱世带入和平进程中的关键人物;由于此人喜好同当时来日的外国人——南蛮人(荷兰人)交往,对当时的世界有一定的了解,并将一些西洋技术及文化融汇到自己的治国行为及军事行动中去,因此织田信长也被日本的相关史学家视为日本近代化的重要人物。
织田信长以一介地方小诸侯起家,靠着自己卓越的政治、经济、军事才华,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将当时分裂为六十六个弹丸小国的日本(其实,割据势力远远不止这些)通过武力征服将其大部分统一在自己的旗下。眼见着自己“天下布武”(用武力统一天下)的宏愿即将实现,没想到在1582年6月21日的一个月明星稀的晚上,织田信长的重要部下明智光秀却起兵造反,发动了“本能寺之变”,最终将织田信长葬生在了一片火海之中。虽然明智光秀的叛乱很快就被织田信长的另一个重要部下给平定了,但是这个号称“第六天魔王”的男人竟然连尸身都没有留下。然而他却将自己未尽的功业通过这样“一场烈火的嘱托”留给了一个又矮又丑绰号叫“猴子”的平定了这场叛乱的重要部将。这个绰号叫“猴子”的重要部将继承了织田信长的事业并最终统一了日本,他就是“日本战国三杰”之一的丰臣秀吉。
1582年大明王朝死了个张居正,日本列岛死了个织田信长。万历皇帝通过清算张居正成为了大明王朝真正的主宰,而丰臣秀吉继承织田信长的事业之后成功统一了日本成为了“天下人”。张居正同织田信长像是约定好了似的在同一年里携手离去,而万历皇帝与丰臣秀吉这两个在当时分别代表着中国和日本的男人也正是在1582年完成了“华丽的蜕变”,而后这两个人竟又像是约定好了似的碰撞着走向了历史的台前。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之后,竟然狂妄的想去征服明朝,而征服明朝的前提是先把日本与明朝之间的朝鲜给征服。丰臣秀吉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很快明朝最忠实的藩属朝鲜在日本大兵压境之下便大面积“沦陷”,不得不火速求援于明朝,接着便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抗日战争——这场战争中国的史书写作“万历援朝战争”,日本的史书写作“文禄之役”和“庆长之役”,朝鲜的史书写作“壬辰卫国战争”。
这场战争分成两个阶段,打了整整八年之久。一方面日本的丰臣秀吉志得意满全力侵朝,另一方面大明的万历皇帝也积极履行宗主国义务全力援朝。这是中国、日本、朝鲜在东北亚地区打的一场国际战争,战争的经过我们不去说它,战争的结果却值得玩味。因为,这是一场胜利者不是参战者的战争。日本的狂妄野心,很快就被大明援军给粉碎,丰臣秀吉也在战争结束之前便抑郁而终,丰臣家及其相关大名在这场战争中实力大损,其政权不久就被他人给颠覆了;中国的大明王朝在这场战争秉承“国际主义精神”,独自承担一切战争开支,耗费帑银800万两,积累出兵16万人次,尽管保住了忠实藩属朝鲜的“三千里锦绣河山”,但却导致大明国力耗损严重,使得东北地区的女真人乘机崛起,最终在30多年后便被其所灭。
两个身处战场以外的冷峻眼神中带着一丝狡黠、严酷的男人站在昏暗的历史角落里成为了最后的赢家———德川家康和努尔哈赤,直接或间接的通过这场战争最后取代了丰臣政权和大明王朝!德川家康是“日本战国三杰”之一,最终灭掉丰臣政权建立德川幕府统一日本,开创了日本历史上有名的太平盛世“江户时代”;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因明朝实力受损,在东北地区迅速崛起,并不断通过军事蚕食将明朝逼得山穷水尽,其后人通过“甲申之变”得以入主华夏,建立起清朝近300年的全国统治。在此之后,中国、日本更是纠葛不断,甲午战争、吞并朝鲜、全面侵华战争等更是成为交缠中日两国及其国运发展的历史宿命。
由此看来1582年实在是一个搅动历史的关键一年。这一年里大明王朝的万历皇帝和日本的丰臣秀吉齐刷刷地站在了历史的舞台中间,成为了代表各自国家那段历史时期毫无争议的主角。之后,关于他们的种种际遇与纷纷纠葛,悄悄地、不动声色的、却也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中国、改变着日本,在千丝万缕中将两个原本毫无关联的国家及其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交织出一段从那时开始到现在都终结不了的夹杂着太多爱恨情仇的中日历史宿命。正如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认为的一样:从一场毫无关联的开始,到一场毫无挽回的结束,历史在改变中诞生着一段历史,历史在开始就意味着一段历史。
精彩回顾
??最初的倭寇并不是单纯的日本海盗,而是个中日联合军
?? 论:为何强悍的武装帝国总会被先进文明所吞噬?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竞技宝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竞技宝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